首页 >  科技前沿 >  正文
AI+制药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张江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
发布日期:2022-09-04

当前,生物计算正处于技术加速引进、需求快速增长、产业迅猛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的不断提升,让业界深刻体会到AI+制药已实现了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飞跃性的发展。“WAIC2022 ·上海生物计算论坛”9月2日在张江科学会堂举办。

上海拥有扎实的生物制药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工技能技术资源,依托强大的国内市场和显著的政策优势,生物计算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作为新兴的交叉领域,推进生物计算发展也存在各种挑战。

在这场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机器之心发起并联合主办的论坛上,来自加拿大皇家科学院、上海市生物医药促进中心、北大、微软、华为、BioMap、分子之心、天壤XLab、晶泰科技、华深智药、联拓生物等机构、高校、科技和医药企业的专家学者,就生物计算发展趋势与挑战展开分享与讨论。

AI+制药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张江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

AI蛋白发现和设计乘势而起

“AI+生物医药”迎来大量试验机会

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生命物质,蛋白质制剂应用场景广阔,既可用于癌症、高血压等疾病治疗,在工业、材料、食品、农业等领域也有重要应用。但是,蛋白质分子作用机制复杂,采用传统药物研发模式开发蛋白质制品难度大,产业化进展迟缓。

智能时代风口下,AI蛋白发现和设计乘势而起,成为全球瞩目的热门赛道。在创新药领域,AI+制药模式有望将药物研发和应用周期缩短,并减少资金成本。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功能完整的AI蛋白质设计和优化平台。分子之心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蛋白分子发现、优化与设计平台“MoleculeOS”,填补了这一空白。

许锦波被业界誉为 "AI 蛋白质折叠技术奠基人",现任分子之心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现场他以《AI 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了生物计算前沿技术进展。“现在通过AI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蛋白质结构预测。”许锦波表示,“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研发者使用AI研究跟蛋白相关的难题。”

从新冠小分子药物到抗体药和疫苗研发,AI技术助力了多款新药的研发。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ACM Fellow、IEEE Fellow李明以《个体化发现和检测新抗原》为题进行了特邀报告,分享了生物计算前沿技术进展。

张江已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

后疫情时代来临,“AI+生物医药”能否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会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上海市生物医药促进中心副主任唐军,微软杰出首席科学家、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微软研究院科学智能中心亚洲区负责人刘铁岩,华深智药创始人&CEO彭健展开圆桌对话,共议关键技术创新与突破,共探生物医药研发新模式,一起展望“AI+生物医药”发展趋势。

AI+制药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张江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

唐军表示,AI技术的加入减少了大量的新药研发工作,“一些判断可以提前到候选药物筛选阶段,这非常有意义,是对医药行业非常大的支持。药物开发需要10年的时间,一个创新药要开发出来需要数亿美元。假如能在最前面的环节解决问题,钱也省了,时间也省了,或将给生物制药、化学制药行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记者了解到,张江科学城内已有多家企业正用人工智能开展生命技术的研发。如英矽智能公司研发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药项目ISM001-055进入临床试验,在澳大利亚完成了第一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给药,成为全球首个由人工智能驱动发现的新靶点、新分子结构候选新药。

论坛现场,业界专家透露自动化研究的设备也在张江不断孵化诞生。

AI+制药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张江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副主任高毅勤,BioMap首席AI科学家宋乐,华为中央软件院昇思(MindSpore)开源项目架构师王紫东,联拓生物转化医学、临床运营和肿瘤开发副总裁吕承,天壤XLlab负责人苗洪江和晶泰科技CEO马健等嘉宾围绕蛋白质设计、分子模拟、定量科学等新药研发关键议题做了精彩演讲。

未来,论坛将继续打造“AI+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驱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释放生物计算行业新动能,实现AI与生物医药的双向赋能。

杨珍莹

AI+制药从“感知预测”到“设计创造”!张江孵化出AI制药新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