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小伙借助AI技术“复活”了奶奶,在4月10日扬子晚报报道后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截至4月13日下午5点,约4万人参与扬子晚报发起的投票 “你能接受用AI复活逝去的亲人吗”,其中45%的人选择接受,普遍认为这样能带给人慰藉;55%的人选择不接受,普遍认为AI亲人只是一段没有太多意义的代码。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这种行为消费亲人,不尊重逝者,也有网友认为这种事没必要发到网上。4月12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再次联系到视频作者小亮,小亮透露的更多“复活”奶奶的细节,并对争议做出了回应。
有争议很正常,希望大家看到AI的正向价值
小亮告诉记者,视频发出后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是自己没有想到的,这让自己感到做这件事是有意义的。“我也看到了一些评论,比如私下里搞搞就行了没必要发到网上,还有说我在消费情感,甚至说内容都是我编造的,我只能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做这件事的首先还是为了弥补我自己的遗憾,将视频发布到网上,也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AI技术本身是可以给人带来慰藉的,现在这种高科技正逐渐走近我们的生活。”小亮表示,其实视频本身主要表达的还是对生命及亲情的个人见解,“珍惜生命,珍惜眼前人,多陪陪家里老人,一直是视频想要表达的核心。”
“许多新东西诞生后都会面临争议,比如我本次使用的ChatGPT、AI绘画技术本身就存在争议,我觉得有争议是正常的,因为它们不完善,人们也需要时间来适应。”小亮认为,这些争议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健康的AI生态环境,例如本次网友们提到的安全性、隐私性、合法性,还有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确实需要规范。“4月11日网信办发布《生成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有利于后续AI化的产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于AI技术的进步也是一件好事。”小亮透露,自己收到的私信基本上是一些向自己表示“感动”、“支持”态度的,还有人私信请教“复活”的相关技术,也有一些持不同意见的,但基本没有收到恶意的私信。
小亮认为,通过AI“复活”逝者的技术在未来可能会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甚至是一个完善健全的数字缅怀系统,给到那些丧失亲人的悲痛者心理慰藉,“从网友们的留言不难看出,有很多有类似需要的人,他们需要这样一种与已故亲人再“见”的方式寻求安慰。”目前,AI“复活”逝者的难度已经大幅度降低,但仍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不过有网友指出,技术门槛会随着科技发展进一步降低直到消失,未来可能会出现“一键复活”。
AI目前仍有缺陷,“对答如流”是经过处理的
除了回应争议外,小亮还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透露一些“复活”奶奶的细节,“奶奶走得突然,因为我工作就是AI相关,所以就想着通过AI技术手段再‘见’奶奶,产生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觉得很冒险也很疯狂,并没有十足把握能做出来,我只是想单纯地再和奶奶沟通交流一下,哪怕2分钟,哪怕1分钟,甚至半分钟都好。”小亮告诉记者,目前的科学技术,生成动态面貌、模仿声音、语调都不是太难,主要难点还是集中在交流上。
小亮直言,自己用到的ChatGPT有很强的通用性,“但你要让它去模仿一个人其实很难,即使我输入了奶奶的生平背景、语言生活习惯,但AI给我的感觉更像一个知识量无与伦比的长者,它会使用心理学上的知识从多个角度安慰你,而我的奶奶其实文化水平不高。”小亮透露,自己发布视频中的“奶奶”能对答如流,其实是经过处理的,目前的AI技术还不能完全理解人类间的感情。
对于AI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小亮是持乐观态度的。“我非常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到AI在未来五年甚至十年之后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让更多的人看到AI不是只能给人们带来焦虑,而是思考然后利用AI来解决我们普通人所面临的一些困境,去创作更多有温度的内容,带来深入地多方面的思考。”
实习生 袁先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