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块链资讯 >  正文
中小企业就业监测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发布日期:2023-06-08

核心观点

我国针对中小企业就业数据进行专门分析和编制的指数仍然缺乏,能够综合反映中小企业劳动力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体系尚处空白,现有针对中小企业用工监测、预测和评价的方式方法难以满足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构建和编制我国中小企业就业景气指数极为迫切,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实际国情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就业指标体系,提升企业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建立就业指数定期发布机制,增强监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聚焦中小企业就业吸纳能力研究(2)

佘宇 史毅 顾天安 韩巍

中小企业就业监测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中小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标准,更关系到亿万家庭的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建立科学、真实、灵敏的中小企业就业监测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统计监测的重要任务。尽管我国劳动就业统计体系逐步完善,但是针对中小企业的就业监测仍是短板,在制度安排、实施能力、指标设计、统计手段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有力支撑以信息促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梳理典型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监测与指数构建经验,围绕国际上就业监测的设计主体、设计思路、模块设置、现实应用和问题缺陷进行讨论,以期为我国开展中小企业就业监测、构建用工指数提供经验参考。

中小企业是各国劳动就业监测的重要领域

当前,中小企业对就业和经济的贡献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国际上已有相对成熟的就业监测经验。根据监测范围、方法、目的等因素可以将就业监测划分为三个类别:一是监测范围覆盖多国,注重指标的可行性、规范性和可比较性,例如国际劳工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开展的就业监测,核心目的在于开展跨时间、跨区域的比较分析;二是监测范围限于本国,注重指标的功能性、应用性和灵敏性,例如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开展的就业监测,核心目的在于动态反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三是监测范围限于本国中小企业,注重监测指标的针对性、细分性和时效性,例如新加坡、加拿大中小企业关键统计监测,核心目的在于对中小企业促进政策的设计、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

多数国家虽未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就业监测,但监测范围基本都覆盖了中小企业,也有部分国家建立了中小企业的就业监测统计体系和信息发布制度。其中,加拿大是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统计问题的国家之一,通过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分类统计调查制度,定期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报告和相关政策,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一是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监测体系,突出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设立国家中小微企业发展日,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行业发展的社会价值;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就业统计调查制度,丰富中小企业数据收集的渠道来源;四是形成中小企业关键数据发布机制,构建科学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

就业景气是中小企业就业监测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就业监测既需要纵向地动态反映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也需要开展横向地跨区域比较分析,更需要为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设计、调整和优化提供参考。因此,监测需要兼具规范性、应用性、灵敏性、细分性和时效性等特征,通过多个维度完成对中小企业就业景气状况的全面反映。

第一,就业水平和政策投入是国际就业景气监测的共同指标。

为了监测和评估就业领域的现实状况,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正式启动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项目(简称“KILM”)。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项目的指标选择基于以下的标准:一是概念相关性,二是数据可用性,三是跨国家和地区的相对可比性。

从数据来源看,国际劳工组织统计部除了将全部现有的统计数据库进行整合外,还使用欧盟统计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其他组织的外部统计资料进行补充,包含各类就业统计数据。数据库中的指标以监测劳动力市场主流变化趋势和重点人群状况为目标,尽可能分解细化。如今,KILM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劳动统计资料库。在以KILM为典型代表的劳动力市场结果监测的基础上,OECD国家进一步增加了对就业政策投入的监测,包括积极就业政策投入、被动就业政策投入、最低工资与中位工资的比率、劳动税、失业金替代率、工会成员比例等指标。

第二,就业趋势与成本是反映就业景气状况的重要维度。

从就业监测的核心指标看,非农就业人数、非农私营就业人数、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失业率统计极为重要,但就业趋势和就业成本是动态反映就业景气更为敏感的指标。美国在监测就业趋势和成本方面具有多年经验。美国经济咨商局的就业趋势指数(简称“ETI”)可以依据8个劳动力市场指标分析短期、前瞻性的就业前景,为经济学家和投资者提供预测工具,帮助企业高管改善中短期招聘和薪酬规划。

与其他指标相比,美国劳工统计局的就业成本指数(简称“ECI”)可以反映员工薪酬总额的增长情况,从工资和福利两个维度跟踪公司各级劳动力成本的变动情况。就业成本指数具有多重优势。一是可以计算企业员工的综合成本而不仅仅是工资,健康保险、养老金和抚恤金计划以及奖金都被纳入计算,并与工资和薪金分开列出;二是受到美联储和商业协会的高度关注,公司经理使用ECI来比较他们自己相对于其行业的薪酬成本;三是按照季度统计,变化率可以显示每个季度的变动情况,并从2006年就开始统计发布,可以做长时期历史跨度追踪。

第三,供需匹配程度是反映就业景气状况的有效指标。

除了常规的就业统计指标外,就业供需匹配程度常常被作为就业监测的重要指标,日本的有效求人倍率、正式职员/非正式职员劳动力市场关系指数是典型代表。有效求人倍率是指劳动力市场中1名求职者对应的招聘岗位数量,即“有效招聘岗位”除以“有效求职者人数”的值,是反映“就业便利性”的基准指标。通过有效求人倍率可以知道实际招聘的企业、求职者的动向。当劳动力需求高于供给时,有效求人倍率会超过1,数值越大越有“容易就业”的倾向。相反,当劳动力需求低于供给时,有效求人倍率会低于1,数值越小越有“难以就业”的倾向。因为有效求人倍率与经济状况高度相关,因此也是了解经济动向的指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效求人倍率是可以灵活反映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的指标,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第四,追踪前端供给侧变化是就业景气监测的重要途径。

与常规就业监测指标相比,针对大学生就业去向、水平和质量的监测更具前瞻性。为了完善就业监测体系、促进教育体系发展,英国通过立法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监测调查的实施,使其成为调查规模仅次于人口普查的第二大全国性社会调查,调查内容同时覆盖了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两个重要维度的指标,可以全面反映毕业生就业结果、质量、工作内容及薪酬待遇等情况。通过公开发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监测调查数据报告,不仅可以为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内容及其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而且可以为高校开展更为精准的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督促学校不断优化专业设置、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就业率。

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监测调查的执行过程由教育法案、数据保护法案等制度法规予以保障,高校需要在法律监督下按规定向教育部门提交学校就业分析报告,既对就业统计的严谨性和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能够保障就业监测工作能够成为常态化、可持续的追踪评估项目,就业监测结果的可比较性和可借鉴性也较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监测调查突出了以学生职业成就为核心的监测目的,职业评估既要了解这份工作的薪资待遇水平的高低,也会分析就业岗位与大学毕业生专业能力的匹配程度。

国际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就业监测的启示

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实现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考验。吸收国际经验开展本土中小企业就业监测,及时动态调整产业和就业促进政策,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对于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完善中小企业就业指标体系。为了使中小企业就业情况得到全面地反映,应当选择具有代表性、可操作性和可比较性的指标,以便从规模、结构、质量、分布等多个维度监测就业状况。从发达国家经验看,就业率和失业率仅仅是劳动就业监测的基础指标,反映薪资水平、就业成本、岗位空缺等劳动力市场深层次变化的拓展指标同样受到重点关注。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就业监测指标仍不够丰富,诸如有效求人倍率、非正规就业、平台和灵活就业比例、隐性失业率等数据统计尚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劳动力市场的动态特征。因此,应当进一步整合可利用的数据资源,构建中小企业就业指标体系并确立动态调整机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阶段形势变化的现实需要。

二是提升企业数据收集的科学性。为了中小企业就业情况得到持续地反映,应当在平台建设、抽样方法、人员支持、数据标准、统计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保障就业监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首先,开展平台建设,建立完整抽样框,确保样本选择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优化监测企业结构。选择不同规模、区域、行业、性质的中小企业纳入监测范围,对企业每月的用工需求、新增就业人数、技能人才、流失人数等项目进行监测统计。其次,完善组织架构,强化人员保障支持。从数据收集、筛选、核对环节严把数据精准关,强化监测样本企业业务指导,规范企业数据上报。最后,建立数据标准和统计制度,明确数据上报频率和时间间隔。建立标准化的、可定期更新的基础数据库,分析数据规则和规律,进一步确保监测数据准确、真实、有效。

三是建立就业指数定期发布机制。就业监测周期越短,成本越高,但也越有助于提高掌握市场动态变化的灵敏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业监测数据发布不及时、时效性差、兼容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难以及时反映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不同来源的统计调查数据难以快速匹配并形成数据合力。这一问题在中小企业就业监测中更为突出。因此,应该建立中小企业月度统计和季度统计制度,在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和统计数据渠道规划的过程中兼顾短、中、长期就业统计的需要,从不同维度和层次反映中小企业就业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决策、教育管理、市场研判和求职安排提供经验参考。

四是增强监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多数国家的就业监测基本由政府经济管理或统计部门直接实施,采用调查员制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部分信息通过入户调查、网络调查、自主填报等方式收集,部分信息直接从税收部门、社保部门、招聘平台等途径收集。对我国而言,应进一步拓展数据收集来源,同时涵盖供方和需方。既监测中小企业的用工状况,也监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除了收集登记注册数据,也要引入各类抽样调查制度,更要注重利用信息化技术收集整合多元化、多来源的就业数据,提升收集和更新中小企业就业监测数据的能力和效率。

(作者单位:佘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和文化发展研究部;史毅,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天安,国研大数据研究院;韩巍,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

中小企业就业监测的国际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