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项目组织模式与传统中心化项目不同,其业务方、实施方、普通用户在种类、数量、规则上相对复杂,各方对工作的理解也会不同,在技术落地、应用探索、链上协作过程中会存在不同意见,导致治理工作需要考虑因素更多。随着治理理念和实践逐步发展,区块链治理从过去的中心化管理方式向分布式管理方式探索、转变。因此,我们组织产业机构、金融机构共同开展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工作,在各方持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求同存异,探索一种合理的机制让各方诉求得到平衡。联盟链治理范畴内的区块链治理是本报告的主要讨论对象,以此为基础对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以下简称区块链治理)框架开展研究。
本报告由联盟秘书处、微众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银联金卡、浙商银行、杭州云象、竞天公诚、招商银行、拉卡拉等机构参与编写。
《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
一、编制过程
随着联盟链落地项目数量的增多,金融业从单纯关注区块链功能和性能向强化区块链金融应用的规范化发展转变。区块链治理是一个跨机构、跨组织甚至跨国别的治理体系,传统的IT治理模式在很多方面已不适应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形势。从技术、业务、规则制定等方面探索建立一套完善的参考治理框架具有现实意义。
为此,联盟区块链专委会组织微众银行等10余家单位开展编制《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工作。经工作组预研、编撰、意见征集以及专家评审等环节,完成报告编写,现予以发布。
二、主要内容
联盟链治理是本报告的主要讨论对象。根据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的定义,结合区块链技术特征,本报告认为区块链治理是指解决区块链联盟分歧达成共识、推行后续行动、并确保可审计可监管的整个过程。
当前区块链治理面临几方面挑战。一是体系建设需融汇跨学科理论;二是需平衡参与各方权利义务责任;三是区块链技术需快速更新迭代;四是需兼顾参与度与执行效率;五是需完善相关法律规范。
基于以上分析,本报告认为区块链治理的核心诉求在于设计激励机制及约束机制,以规制区块链项目的各参与方,实现自发的集体行动。治理的原则包括分布式治理、公开透明、激励相容、动态进化。
基于以上核心诉求及治理原则,本报告提出包含治理主体、治理内容、治理机制、治理方式以及治理保障等方面的区块链全生命周期治理框架。
创建阶段主要制定治理依赖的联盟治理章程、定义治理框架涉及的要素以及区块链网络的运行和结束相关的内容;运行阶段的治理主要体现在创建阶段规则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束阶段的治理主要是依据章程中的约定对区块链上数据或资产进行销毁、转移、重分配或其他处置方式。
在区块链全生命周期的治理中,依据决策权的不同,治理的组织架构主要由权力机构、常设决策机构、行政管理机构组成。在日常协调管理机构的协调之下,各参与方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存在普通参与机构、系统开发方、系统运营方以及监管审计方等角色分工。
治理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治理、技术治理以及业务治理。基础治理包括治理委员会的建立和运行规则,参与方的准入条件、权利与义务、利益分配原则等治理协议内容等;技术治理包括区块链网络的部署、监控、升级,节点的加入、退出,智能合约的开发、测试、部署、升级等;业务治理包括业务场景的选择,业务逻辑的设计,业务参与方的拓展等。
治理机制包括治理方式的选择、治理协议的制定以及隐私保护、监管对接、奖惩机制等设计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联盟将围绕区块链治理标准编制、持续开展区块链治理攻关、建立区块链治理制度机制以及打造区块链治理生态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目前,联盟区块链专委会基于《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课题开展区块链治理实施指南的编写工作,有意向参与的单位可与联盟秘书处王老师联系。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完整报告获取地址
《区块链运行服务治理框架研究》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wJVMsrYD8z17OXqqiUIPA?pwd=wazg 提取码:wazg
本文来源:区块链专委会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